【家庭教育】142、家庭里,教育孩子的原则一定要一致.

  • 时间:
  • 浏览:0
  • 来源:山东工业职业学院

 诸位朋友,大家好!我们今天继续学习《弟子规》:

  『事非宜,勿轻诺;苟轻诺,进退错』。「事非宜,勿轻诺」,那现在轻诺的现象多不多?所以喜时,一个人很高兴的时候,不可以随便就答应要给人家什么东西,很有可能到时候没做到就失信于人。所以大人很常犯的就是一高兴,孩子马上察言观色跟你要东西。你马上说:好!好!到时候就后悔。你看我们大人在哪个时候特别容易答应小孩?考试考得好。这个答案很好,很真实。当考试考得好的时候都可以要东西。所以孩子读书的目的在哪?这无形当中,当我们在承诺孩子给他东西,已经在长养他的虚荣心,已经在让他的读书目的偏颇。

  所以现在小学考试考得好,可以怎么样?可以吃雪糕。上了初中考得好,可以怎么样?买脚踏车。上了高中考得好,可以怎么样?可以谈判,还可以挑,你是要MP3,还是要什么?他所有的动力都在这些东西上。所以为什么会有很多的父母被孩子赶出家去,因为他觉得他想要的东西你都应该满足他。所以当这个要东西的风气形成,孩子的欲望就一天一天在增长。欲是深渊,孩子从小欲望就打开,回不回得来?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所以孩子要东西要习惯了,当有一天你不给他,他会怎么样?我们也听到很多孩子初中就动手打妈妈,不给钱就打。到那时候为人父母叫天天不应,叫地地不灵。所以这个轻诺当中就是太溺爱。

  

有一个刑事案件,是一个年轻人小时候父亲常给他很多钱,所以他花钱花习惯。后来年轻一个月都要花几万块,一、二万人民币,花得很凶。他父亲有一天受不了,他说:不给你钱了。还把他安排去当兵,当了两年。两年回来,习惯有没有改?很难,确实那种爱慕虚荣、奢侈的习惯一染成,他只要进入那种情境,他就忍不住要打肿脸充胖子。所以后来当完兵也没有什么改变,依然如故。他父亲跟他划清界限:我不再拿钱给你。结果这个孩子雇了杀手杀他父母。在他们家门口对那个雇来的杀手说,等一下有哪一个人长多高走出来,反正就把那个路线讲得一清二楚。这个杀手就问他那个人是谁?他说是我爸爸。就这样杀了他父亲。然后因为钱的钥匙在他母亲手上,也把他母亲杀了。所以杀父杀母现在已经不希奇了,原因在哪?重利轻义。这个「利」不断提升就变成欲望,就变成主宰他行为的一个魔手,让他想要跳出来都很困难。所以我们要谨慎,「事非宜,勿轻诺」,不能一直长养孩子的奢华。

有一个小孩他看这些饭菜他就不高兴,发脾气不吃。那一般的母亲会怎么样?过来三劝四劝,还有可能说,你把它吃了,礼拜六我带你去吃麦当劳。这么一讲,孩子本来一口都不吃,马上把它吞下去。因为当我们没有原则,孩子对我们的底细就很清楚。他就知道他只要用什么情绪,大人就会就范、就会答应他。这种情况就麻烦。所以当这个小孩不吃饭,他父亲也不出声,继续吃,太太就要过来劝儿子,先生很有教育敏感度,马上用眼睛对他太太说:你退下,让我来。当然没有说话,所以夫妻有默契。

  教育孩子的原则一定要怎么样?要一致。不然孩子一定躲到那个没有原则的父亲或母亲的背后。所以等饭都吃完,他不肯吃,父亲就说:来,把它收掉,统统收掉。儿子可能还在那里摀着嘴生气,反正让他自己去生气。结果当天晚上因为没吃晚餐,所以半夜饿到睡不着觉,起来干什么?翻冰箱吃东西,吃冷的都有。下次还敢不敢威胁?敢不敢要求?不敢。所以我们从之前几天课程,有没有深刻体会到教育慎于始,特别重要。不只小孩重要,所有大人的相处,你也是要让他第一次就了解到公私的原则是什么?所以「教妇初来,教儿婴孩」,是同样的道理。媳妇刚来的时候,总不能到处撒野,也要了解到家里的整个情况,大家才会做好配合。

「勿轻诺」一来是因为溺爱,二来是没有原则。父母给予的承诺都凭着好恶,想给就给。可能答应了以后,情绪又变了,又不给他。小孩对你就没有信任,比方说,你在那里打麻将,然后就跟孩子说:好,你不吵,给你买什么。所以以后他要东西都在什么时候?在打麻将的时候,或者你在忙的时候,他都知道这个时候要东西铁定要得到,那就很麻烦。所以父母也要勿轻诺。父母要勿轻诺,进一步也要教导孩子勿轻诺。

有一个小朋友,他刚好送同学一枝铅笔,那同学很高兴,拿了以后就把它削一削,就开始写。隔天,他来的时候,就问他送给他笔的小朋友说:你今天跟不跟我玩?那小朋友也很单纯:我今天不跟你玩。那你把那个笔还给我。小孩子都很单纯,他就把那枝笔还给他。他说:我要那枝没削过的,那小朋友又拿一枝没削过的。他说:不是这一枝,就要我本来给你的那一枝。老师看到了就赶快过来机会教育。就告诉他「凡出言,信为先」,你已经给别人了,那个东西就已经不是你的,你没有资格再给人家拿回来。假如你要在送他以前,你就要衡量,你送出去你愿不愿意?或者你今天要给人家东西,要答应别人的时候,要先衡量到你的能力能不能做得到?假如你能力不够又答应别人,到时候一定会失信。而且在答应别人的时候,除了衡量能力,还要再考量到你答应同学有没有符合校规?可能学校规定不能这么做,你还答应同学,这样是不对的。所以要符合校规,符合国家的法律,要从这些去思考。都是正确的行为了,那我们又有能力做到,才可以答应同学。所以「勿轻诺」的态度也是要指导学生。好!我们这节课先讲到这边,谢谢大家。